郭常信 官方网站

http://guochangxin.zxart.cn/

郭常信

郭常信

粉丝:592958

作品总数:10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郭常信 (1941.5—)辽宁盖县人。擅长版画。196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 院版画系。历任辽宁展览馆、辽宁美术馆创作员、辽宁画院创作员。主要作品:主要作品有《咱村来了新货 郎》、《丰年瑞雪》、《宝宝赶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辽宁画院专业画家郭常信:乡情割舍不断

   郭常信,油画家、水彩画家、版画家、国家一级美术师。辽宁画院专业画家。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。

  作品发表、出版、收入多种画集和参加国内外大展,部分作品获奖。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天津博物馆、辽宁博物馆、辽宁美术馆、俄罗斯(布)市博物馆和加拿大多伦多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或国内外收藏家所收藏。1994年,随辽宁文化代表团访问韩国并举办联展。多次赴新加坡、俄罗斯、香港、巴黎举办展。其传略刊载于《中国文艺家传集》《中国当代文艺辞典》《世界名人录》等几十种辞书。

  辽宁画院专业画家、国家一级美术师郭常信以写实见长。他的作品富于描述性,如同诗歌散文,画中藏意境,画外有余音,丰满充实、严谨精当,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,耐人寻味。在他的情感世界里,最本质的东西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,其作品取向总是与人民同在、与时代共进。

  日前,记者在“郭常信油画作品展”上采访了郭常信,好友相逢,少了些客套,看着一幅幅精美的写实
作品,记者直奔主题,“当前油画界流派繁多,关于写实主义也是有着较多争议,您是如何坚持多年且取得了不菲的成就?”郭常信略加思索后说:“那还是上世纪60年代,当时我还在鲁迅美术学院上大二,创作的木刻《咱村来了新货郎》,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美展。其后,这幅作品被天津艺术博物馆、法国大使馆收藏,还被《人民画报》选作年历画。不仅如此,这幅作品还被多种外文杂志争相转发。这幅作品的成功,使我认定,作品的面貌是艺术家艺术观的写照,艺术观又是艺术家心灵的写照,无论你如何选择,一个真实的自我总是与你形影相随。在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里,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,由真而出情才能打动自己,感染他人。从而坚定地选择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道路,而且这条路一走就是几十年。”

  童年生活深入思想

  在谈话中记者了解到,郭常信童年生活于农村,那里有他割舍不断的浓浓乡情。画家的生命与养育他的家乡紧密相连。自然的生命与活力始终启发激活着他的灵感和思维,因而他选择了一种率性而质朴的形式和语言方式,去表达他对自然的深情。

  郭常信充满浓郁乡情色彩的系列写实油画,体现了他在审美感受上的独到性。他注重人物的精神气质和个性化艺术语言的提炼,使自己的艺术更深刻地表现现实生活。在题材选择上,郭常信不赞成过多地着眼于农村愚昧落后、苦涩感伤,乃至抑郁情调的农村风情,而意在挖掘、发现农村中那些闪烁的、跳跃的、唱着生命之欢歌的情景和人物。从那一幅幅看似平淡的画幅中,画家不只是对他所熟知的乡村的逼真再现和模拟复制,也不是简单的技术表现,而是将新时期农村中那些闪光点,改革开放后农民脸上流露的满足、向往和由衷的开怀大笑给予心灵的提炼与纯化,使之成为纯精神的表现形式。如《我的父老乡亲》《母亲》《情系边关》《美在山乡》《窗花》等等,这是一个由物质到精神,由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表现过程。由此,画家自我生命的感受和体验,也在创作过程中和作品中得到净化,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和体验。

  因为在这一体验和感受中,作者触摸到了艺术规律和本质,感受到了艺术真谛带给他的和由此而产生的豁然开朗的心境。郭常信认为,只有这样,艺术才能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,艺术作品才能使人产生共鸣,才能使人感动。也惟有如此,才有了艺术形式、艺术风格的多样性,才有了生命形式的丰富性,才能不断在创作中产生新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形态。或许这就是当代画家的责任和使命。

  多次到农村体验生活

  艺术源于生活,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真诚,而艺术的真诚则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真诚。郭常信为了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灵感,早年多到辽南农村体验生活,创作了《爷爷和孙子》《乐在其中》等水印木刻版画。上世纪80年代初,郭常信到盖县东部山区,深入生活,腊月进村,过完春节才回来,真可谓满载而归。在这期间,他创作了《新春乐》组画9幅。其中《丰年瑞雪》被中国美术馆收藏,并参加了第八届版画展。

  上世纪90年代,郭常信又收拾起已经驾轻就熟的绘画用具,背起行囊,走进太行山区、长江三峡、小三峡和湖北的神农架以及江苏、浙江、安徽等几个省的农村写生。他认为写生的东西,比直接参考照片作画要生动很多。

  近年来,郭常信又迷上了辽宁山区的秋色。那黄如金、红似火、霜打叶更红的辽南秋天,白似银、洁如玉、银装素裹的北国寒冬以及农村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气象,老大爷、老大娘、姑娘、媳妇、小儿郎等都成了他创作的素材。这期间,他创作了大量反映农村生活且产生深远影响的油画作品,如《情系边关》《山娃娃上大学》《夏》《银花》《铁蛋》《姐俩》等等。

  从郭常信写实绘画成功的范例来看,现实主义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创作土壤。中国老百姓所认同的那些感到亲切的真实的东西,绝非不知所云、虚无缥缈、远离实际的东西。因此,坚持写实绘画始终是郭常信数年如一日的不懈追求。正如郭常信曾在他自己撰文的《我喜欢写实的绘画》中所道出的,“我喜欢写实的绘画,因为写实的绘画是一种大众的语言,是一种国际的语言,能和更多的人交流与沟通,我搞写实绘画多年,用我的作品和国内外的观众做感情与心灵的交流,不曾遇到障碍。从农村不识字的老爷爷、老奶奶,到城里见多识广的各层领导和专家教授,从久别故土的华侨,到不熟悉中国的洋人,他们都能读懂我的画,看透我的思想。我从他们那赞许的表情中、会心的微笑中,得到了最大的快慰和满足。我深切体验到,在美术展览会上看不懂别人画的尴尬。因此,我下决心,这辈子也不要让别人看我的画遇到如此尴尬。”这就是郭常信发自肺腑的心声。